薪資不漲,雙B照樣滿街跑

薪資不漲,雙B照樣滿街跑

我在大陸工作那幾年學到一個怪異的社會現象,只有在中國發生,每個寶寶都有六個家長,怎麼說?一個新生兒除了父母之外,另外四個家長就是兩邊的公婆,這是中國實行一胎化幾十年之後的結果,六個有生產力的成人共同扶養的後代就是這個唯一的新生兒,所有的有形的無形的資產都最後會落在這個人身上,用不著自己掙錢,從小就有ipad,長大就有奔馳,結婚就有兩套房。

正當大陸正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放寬一胎化政策,台灣卻自動走向這個怪異的現象,與大陸原因不同,大陸是政策使然,台灣是社會壓力下的惡性循環,極端的對比與大陸雷同,我們從房價所得比可以看出端倪,過去十幾年台灣的薪資不漲,房價卻漲的兇,從2000年左右的4倍到目前將近10倍,理論上依照這樣的趨勢應該會抑制買賣的成交量,房屋買賣成交數應該會逐年減少,可是事實並不是如此,2000年到現在每年的建築物所有權轉移棟數並沒有顯著下降(只有2014年之後因為政府打房所以稍稍有點降溫)。

(資料來源: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

聽起來有點矛盾,既然生育率降低,房屋的需求就應該降低,怎麼還有這麼多購屋的需求?需求是在的,只是年輕人實質購買力低,越來越沒有能力買房,但是房子還是一直都賣的出去,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大家都可以很容易解釋其中一個主要的市場因素,就是人為的炒作,另一個原因聽起來會有點很弔詭,就是一胎化,我們不知不覺變得跟大陸一樣,按這個趨勢下去台灣未來每個寶寶都有六個家長,我們也走向一胎化的社會,年輕人正在消費上一代的所累積的資產紅利,有這麼多富爸爸當然買得起房子。

記住現在是多個有經濟實力的人在扶養少數小孩,再十年二十年後就是少數有經濟實力的人扶養多數老人。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造成的資產掏空正在發生,只是尚未極端嚴重。

從下面三個圖可以清楚看到台灣過去二十年間的變化,從人口紅利的消失,到人口年齡結構性的斷層,再到未來人口總數的下降,從人口金字塔看出目前的階段總人口數持平,居住的總體需求還是存在的,只是年輕人買不起罷了,只好持續消費上一代的資產。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十幾年前我在買第一間房子,是個預售屋,夫妻一同出資頭期款,然後逐年負擔房貸,有個朋友在永慶房屋當店長,他的觀察是這幾年看房子的組合不一像了,早期都是像我這種青年成家看房子的多,有政府優惠房貸政策,手上存個百來萬,就可以買個小房子,現在很多都是父母親帶新婚的子女來看房子,因為房價實在太高,頭期款動輒幾百萬,當然富爸爸們只好出手救援。

這也間接影響到心態上的轉變,這幾年有些新的名詞來形容世代的轉變,好聽一點的像小確幸,難聽一點就是啃老族,iphone兩萬,少吃幾頓大餐就有,小賓士一百多萬,零利率40期也可以買,這些表面的成就感很容易取代了具有創造意義的成就感,所以其他像成家立業、創業、投資、學術研究、社會貢獻、自我實現等等跟社會價值與存在感有關的重大的意義,在新世代的價值觀裡被逐漸弱化,開名車拿昂貴手機來彰顯同儕間的個人存在感比創造社會價值更容易達成。

人口結構的轉變已經開始侵蝕到過去累積數十年來的資產,未來十年會很難預測,但也不願意悲觀,只是台灣已經因為許多紛爭失落了多年,未來的困境只會加深,因為具有生產力的族群逐年萎縮,不得不令人憂心。期待年輕世代在這個還可以借力上一代所累積的資源的短暫時光裡,保持危機感,重拾企圖心,下一個十年是競爭優勢翻轉的關鍵,機會錯過不再,翻轉台灣,更待有心人阿!


/老林

關於作者:
目前擔任美商優利系統副總經理、企業應用服務事業群總監
曾任Dell亞太區技術支援中心資深協理、IBM大中華區協理、
IBM台灣經理
長期從事企業數位轉型服務、網路金融、全渠道服務、客戶關係、與智能化科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