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的紛擾 – 該堅持生活品質,還是再拼個十年?


一例一休的紛擾 該堅持生活品質,還是再拼個十年?

張忠謀先生日前在講他的工作生涯,62年的職場中,很少每週工時超過50小時,他也以此向員工勉勵,促進員工生活與工作平衡。

首先這段話裡有兩個重要的數字:第一是長達62年的職場生涯,有多少人可以做的到?光是這點就讓人佩服,也應該感謝張忠謀先生後半生為台灣經濟所付出的長遠貢獻。

其次,這個所謂50小時的每週工時,看似簡單也不完全簡單,意思是平時每天工時10小時,或者平時不加班但週末加班,如此的工時是長是短見仁見智,但要管理如此龐大且複雜的工作,管理家庭、個人興趣與社會責任,少於50小時真是非常可敬的效率,可以想見其背後的自我鞭策、勤奮、專注與紀律,才得以維持長期的工作能力。

回過頭來看看現在吵的不可開交的一例一休條款,這究竟是保障勞工權益的問題?還是整個產業出了結構性的問題?

被問到立法院推動一例一休修法,張忠謀先生不願意評論,因為一例一休對台積電不是問題,很合理,台積電的競爭優勢靠的是人才的培育、產業鏈的合縱連橫、業務創新與技術領先,勞力密集並不是成功要素。

抬面上的政治人物試圖為勞方與資方在工時上取得所謂平衡點與彈性,看似立意良善,可惜產業政策對於長期存在的低競爭性、勞力密集產業沒有作為,一例一休實際上還是本末倒置,對於傳產與勞力服務以外的各行各業其實影響力很弱,而且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從政府的角色來看應該要爭論的是如何策略性的支持產業轉型,而不是把焦點放在法定工時的修訂上。

產業轉型問題不再贅述,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博士幾年前也回答這個問題,台灣過去十五年薪資難漲主因是創新性產業的比重低,普通企業比重大,加權平均之後薪資就難以上漲,說白話意思就是如果企業主一直都停留在賺辛苦錢的思維,那麼薪資階級當然也只能被迫賺辛苦錢。


該堅持生活品質,還是再拼個十年?

現實與理想總是落差大,複雜的政治生態下要解決問題恐還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暫且假設這就是台灣的現實狀況,未來的十年也沒有大改變,撇開一例一休與張忠謀先生例子,回到廣大的薪資階級,你到底該堅持生活品質,還是再拼命十年?

記得在我工作的前幾年,沒結婚年輕有體力,每天可以一大早就到公司報到,那時候公司有好幾層樓,當時我常常是某個樓層第一個到的,晚上為了客戶可以加班到半夜,為了解決技術問題熬夜除錯,為了專案驗收週末拼命寫文件,反正一個人住外頭,隨時都可以工作,那時候並不覺得有特別辛苦或疲憊。

我記得見過一個工程師非常敬業,因為在客戶資訊中心機房內工作,管制嚴格進出不易,幾天下來忍尿忍到嚴重發炎,得住院觀察,幾個人被客戶笑稱是血尿工廠高級作業員;另一個例子是部門同事,比較早有小孩,經常晚上得一邊餵奶一邊看技術文件,聽他說有一次奶瓶沒鎖緊,不小心灑了孩子一整臉,臉上滿滿是內疚;還有一個例子是我當工程師時候的師父,他經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回到家剛好是老婆哄小孩睡覺的時間,怕進門會吵到小孩,老婆不高興,只好在公園閒晃一會,等孩子睡熟了再進家門,無奈這些都是沒有加班費的高級工程師們,正是所謂責任制,一例一休對這些人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

有小孩之後我開始重新調整生活步調,試圖把工作合理分配,分散在可用的時段裡,唯一需要磨練的是專注力的提升,即時如此有時候還是需要一心多用。

這幾年開始有了比較固定的生活模式,週末固定家庭活動是週六早上帶孩子去攀岩,晚上可能拜訪朋友、看看爸媽或外面吃個晚餐,等孩子都睡了之後到出門練跑,偶爾參加路跑活動,星期天早上找個餐廳吃早午餐,下午會陪小孩閱讀與勞動服務,如果需要加班工作,我會在這個時候完成,週末晚上我們盡量一起參與晚餐的過程,然後讓小孩準備明天的功課與休息。

八年前老婆懷第一胎,決定從雙薪家庭調整為一內一外,她辭去工作全職做家庭主婦,她在這過程中除了全心照顧家庭之外(感謝老婆的犧牲!)也同時培養第二專長,兩個孩子都就學之後,她重新回到職場,經過兩年的努力,已經是個合格的室內設計師,當時看似因為家庭因素所以被迫選擇放棄工作,現在看來其實也不算壞事,重新檢視自己的興趣之後,她終於能把興趣與工作結合一起。

結語

看似輕鬆的生活,其實底子裡很多週末都在工作,偶爾平日晚上也需要工作,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這應該是很多工作人的寫照,說這是工作與生活平衡嗎?我認為在這個政治紛擾,進步遲滯的經濟體了已經算是了,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這是不得不適應的平衡。

不管如何,政治性的一例一休目前看來還是一個昧於現實的落後立法,工作人的自我鞭策與進步才是保障基本生存力的基礎,我的基本原則是持續運動的強度以保持身體的健康,有體力才有能力堅持一定的生活品質,同時又能繼續再拼下一個十年。

共勉之。



/老林

關於作者:
目前擔任美商優利系統副總經理、企業應用服務事業群總監
曾任Dell亞太區技術支援中心資深協理、IBM大中華區協理、
IBM台灣經理
長期從事企業數位轉型服務、網路金融、全渠道服務、客戶關係、與智能化科技



留言

熱門文章